
當我第一次聽到第五代 eDrive 的時候, 心中冒出的一個問號是 “那前面四代 eDrive 是…?”

根據 BMW 官方史冊, 早年推出的 BMW i3 和 i8 採用的是第一代 eDrive 技術。

第三代eDrive 將電動馬達整合在 ZF 8 速變速箱內,第四代 eDrive 最為人所知的是改款版 G30 5-Series,從 13.0kWh 提升至 17.7kWh,EV Range 從 67km 提升至 95km。

第五代 eDrive 擁有較高的密度,將電動馬達,電子控制器和變速箱裝在一個殼體內,功率密度提升了 30%。

以全新的 BMW iX1 為例,64.7kWh 鋰離子電在 WLTP 標準的耗電率為 18.4-17.3kWh/100km, 續航里程從 414km 至 440km。
REGENSBURG

2022 年 9 月 17 日, 我來到 Bavaria 首府 Munich 以北 110km 的 Regensburg (雷根斯堡) 體驗代號 U11 的第三代 BMW X1。Regensburg 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城鎮之一,保留了大量中世紀建築,老城區在 2006 年入選《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》, 也被稱之為 ‘意大利最北部的城市’。
高大尚

這是繼 iX 和 iX3 之後,第三款 BMW 純電動 SUV,基於 UKL2 前驅平台打造,軸距加長 22mm 來到 2,692mm;輪距加寬 31mm,車身也因此加長 53mm,加高 44mm,加寬 24mm。簡而言之,第三代 X1 更長,更寬,更高,在數據上或許只是小幅度提升,但視覺上卻是大幅度的進化。
M SPORT


本次測試的 iX1 採用 M Sport 套裝,少了官方宣傳照中的藍色元素,與汽油版 X1 M Sport 傻傻分不清楚,據說這些藍色飾條屬於附加選項,視不同市場而定。雖然新 X1 更高大威猛,但你完全不會懷疑這是 X3 還是 X1,因為 BMW 刻意在 X1 和 X3 之間保持了一個安全距離。

BMW 集團旗下的 1-Series 和 2-Series (包括 X1 , X2) 和 MINI 所有車型,都是基於 UKL 前驅平台打造;2-Series Coupe (G42) 和 3-Series (G20) 以上的車型則是基於 CLAR 後驅平台打造。綜上所述,BMW iX1 的主要對手是 Mercedes-Benz EQA 和 Volvo XC40 Recharge,而這個級別的價位大約在 RM280,000 左右。

今次測試的 iX1 xDrive30 為四驅車型, 採用 64.7kWh 鋰離子電池和 Dual-Motor 雙馬達系統,標準馬力 190kW (255hp), Boost 模式下可 (在 10 秒內) 增加 40kW (54hp) 達到 309hp, 還有 494Nm 瞬間扭力, 0-100km/h 5.6 秒, 極速 180km/h。
NOW FIGHT

相比較150PS 的 sDrive18d 和 218PS 的 xDrive23i, iX1 xDrive30 是完全不同的動物,準確的說,是完全不同的物種。跟從 GLA 跳到 EQA,從 XC40 跳到 XC40 Recharge 的情況類似, 電動車的 Instant Torque 將親民隨和的小型豪華 SUV 轉型為一針見血,刀刀奪命的劊子手。

手起刀落,每一次加速都像在用牛刀切豆腐,喔不對,應該是小刀,iX 才算是牛刀。你不在乎三氣缸或四氣缸,也不在意 DCT 或 8AT,你甚至也不需要知道有多少馬力,多少扭力。你唯一要認真對待的,只有 EV Range – 續航里程。雖然 ‘只有’ 64.7kWh,用 ‘只有’ 是因為 iX3 和 iX 都有 78kWh 以上,但 iX1 的 EV Range 從 414km 至 440km,只是比 iX3 少了 40km,合情又合理。
ROUTE

由於是 Prototype 原型車, 本次試駕路線從 BMW Group Plant Regensburg 繞一圈回到 BMW Group Plant Regensburg,全程約 59km,耗時 50 分鐘,沿途風光明媚,歡迎點擊試駕影片。

iX1 少了 iX 的魁梧霸氣,但身手更加靈活,更加矯健,在鄉間小路穿梭自如,腳下穿的是 245/40 R20 尺寸的輪胎,上到傳說中沒有限速 Autobahn 公路,輕輕按下 Boost 撥桿,10 , 9 , 8 , 7 , 6….一種言語無法形容的體驗。

對於 iX M50 , i4 M50 來說,iX1 只是一道前菜,但是在 IconicSounds 交響曲, Expressive / Relax 模式和按摩椅的加持下,這道前菜足以取代 Main Course 主菜,如新鮮的德國啤酒般絲滑柔順,清爽可口,一杯再一杯,一次又一次,屢試不爽,千杯不累。
NEW INTERIOR
源自 BMW iX 的 iDrive 8.0 系統,從 12.3 吋 + 14.9 吋縮小至 10.25 吋 + 10.7 吋,賞心悅目的 BMW Curved Display,未來感十足的懸浮著中央扶手,205W Harman Kardon 高級音響系統,內建 Spotify, Android Auto 和 Apple CarPlay。

美中不足的是,第三代 BMW X1 抽掉了經典的 iDrive 旋鈕,更加依賴 Touchscreen 和語音聲控,或者是使用率不高,或許基於定位考慮,今後只有 3-Series 以上的 BMW車型才有旋鈕 ?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…
SPACE
就如其他採用 “油改電” 平台的 BEV, iX1 的地板較高, 但好在車身更寬更高,對後排空間壓縮的程度不高,BMW 針對長途乘坐體驗改善了座椅的質感,比第二代 X1 提升了不少。
50% BEV

BMW 集團 (BMW, MINI & Rolls-Royce) 的長遠目標是在 2030 年的時候,有 50% 的銷量都來自 BEV (Battery Electric Vehicle) 純電動車,2023 年結束前會推出 15 款電動車 (MINI Electric, BMW i4 , iX3 , iX , iX1, i7 , Rolls-Royce Spectre…), 作為 X 系列車型的印鈔機,iX1 會是你的第一款 BMW 電動車嗎 ?
文 : 戴祖億
Awesome review, eagerly waiting for it..